今年以来,当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向实体经济侵袭,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的同时,全县上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宏观调控的新形势,坚定不移地实施“兴工强县、重农固本、活文振武、靓城扩镇、夯基畅贸、和谐安民”工作方针,根据东安实际情况,开动脑筋,攻坚克难,基本形成了东安经济发展的小气候,全县经济继续稳步运行,开局良好,呈现出高开高走的态势。当前,认真分析开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正确估价全年经济运行走势,准确预测经济发展目标,周密部署全年经济对策,确保实现全年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十分必要和紧迫。
一、当前县域经济运行情况
据初步测算,一季度,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5.5亿元(预计数,下同),同比增长13.5%,增幅同比加快了4.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1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4.34亿元,同比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6.95亿元,同比增长15.4%。
(一)从供给来看,三次产业稳步发展。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一季度,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2%。春播面积稳中有升,全县共落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0万亩,较上年增加了3.5万亩。春耕备耕工作充分,全县共调拨粮食种子60万公斤、化肥2万吨、农药1500吨、农膜1.2万公斤。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县生猪发展70.97万头,出栏21.17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5.6%和16%。全县能繁母猪一季度新增6200头,母猪存栏达到5.19万头,增长13.6%,家禽、牛、羊、水产品产量也稳步增加。
工业生产平稳开局。一季度,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3.3亿元,同比增长20%。工业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规模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今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已达到84家,新增了19家,同比增长29.2%。(2)五大主导行业中,冶金行业增长领先,一季度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6.8%;农副产品加工行业居次,增长22.8%;建材制造行业增长相对缓慢,增长6.4%。(3)重大工业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分别投资6000万元的湘江铁合金和深冠华矿冶公司2月开工;投资上亿元的大地锰业元月份正式生产。
第三产业稳步增长。一季度,我县第三产业增长15.4%,对GDP的贡献率为59.9%,拉动GDP增长8个百分点,是全县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其中其他服务业完成增加值3.76亿元,增长15.4%,直接拉动GDP增长5.4个百分点。金融业形势较好。一季度,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6.8亿元,比年初增长9.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2亿元,比年初增长10%;各项贷款余额18.4亿元,比年初增长7%。旅游产业持续发展。1-2月全县共接待游客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20万元,同比增长18%。
(二)从需求来看,投资、消费快速增长。
投资来势喜人。今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扩内需、保增长”经济发展方针,大力推行“项目强县”战略,投资保持了强劲增长态势。一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亿元,同比增长48%,较上年同期加快了2.6个百分点,其中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3亿元,同比增长56%。本季度前两个月,市里考核的2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亿元。总投资达17亿元的湘桂铁路扩改工程、沿江东路建设顺利启动,同心路、县城污水处理工程、紫水一方小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明显。一季度全县共引进项目26个,实际到位资金2.36亿元,格林纸业、晶林灯饰、宏达环保(3万吨再生纸)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签约落地。
消费品市场实现开门红。一季度正值春节,同时随着国家“家电下乡”政策的落实,对消费市场起到了积极的刺激和拉动作用。一季度,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亿元,同比增长22%。按销售地区分,县城市场实现零售额2.8亿元,同比增长28%;县以下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8亿元,同比增长13.7%,城乡消费市场实现了经济发展低迷状态下的“开门红”。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来势良好,实现零售额4亿元,同比增长22.5%,增幅高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0.5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市场持续火爆,全县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0.6亿元,同比增长21.7%。
(三)从效益来看,财政增长、企业增效、居民增收。
财政收支保持增长态势。随着经济运行质量的不断提升和内在增长动力的持续增强,我县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6681万元,同比增长29.9%,财政支出完成12421万元,同比增加2832万元,增长29.5%。这其中有几大亮点:一是圆满完成了市分一季度财政收入任务,收入增幅为历年以来同季度最高;二是地税部门完成收入291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倍,对我县一季度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三是国税部门征收的增值税增幅达到34.1%,拉动了全县财政收入增幅。
工业经济速度和质量齐头并进。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0.8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8.6亿元,同比增长36%。工业经济效益继续趋好,一季度,全县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2%,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967万元,同比增长43.6%;实现税收总额2034万元,同比增长33.2%。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0元,同比增长15.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55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8%,增幅高于去年同期0.2个百分点。
二、正确估价全年经济运行走势
当前,国际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比较突出,我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增大,经济运行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形势复杂难辨的国际环境。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仍未见底。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布报告预测,全球经济正进入一个明显的减速阶段: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正接近衰退的边缘,而新兴市场国家也在急速放缓。报告预测,美国2009年的GDP增长率下滑至0.1%,英国2009年的增长率为0.1%,意大利2009年的增长率为0.2%,德国2009年则会陷入停滞。受此影响, 2009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为3%。大量数据表明,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开始向实体经济转移,世界经济的复苏可能进一步推迟。3月27日,IMF主席卡恩预测全球经济至少要到2010年复苏,若要弥补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全部损失,则至少要两到三年时间。
其次,形势依然严峻的国内环境。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导致国际市场需求继续萎缩,全球通货紧缩趋势明显,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经济环境更加严峻。受此影响,中国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财政减收增支因素增多,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左右。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世界各大权威机构对全球经济增长预测悲观、主要经济体将会出现负增长的背景下,人们十分关心中国经济能否顺利达到这一目标。温家宝总理提出“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已经成为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经济增长的周期性调整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相叠加,导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第三,形势不容乐观的县域环境。结合今年开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我县经济运行主要有来自五个方面的压力:
——来自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压力。虽然我县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很少,经济外向度不高,受到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少,但绝不能因此掉以轻心。今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不断向实体经济侵入,对我县的直接影响也逐步凸现,主要体现在产品出口受挫、返乡农民工增加就业压力加大、居民收入下滑等,全县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有所放缓。
——来自工业生产形势的压力。一是冶炼行业正处在恢复性生产阶段。我县冶炼企业达42家,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0%,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矿产品价格继续下降,目前铅锑精矿、铁合金、精锑的平均价格分别从2008年3月的26090元/吨、5900元/吨、33932元/吨下降到16380元/吨、4300元/吨、25341元/吨,降幅分别达到37%、27%、25%。一季度全县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6.1%,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8个百分点。二是企业融资仍然困难。从一季度贷款情况看,今年我县新增贷款项目主要包括邵永高速贷款、农发行发放临时粮食储备贷款、信用社发放春耕备耕贷款等,工业企业和房地产企业贷款额比例不足8%,县级金融机构贷款的门槛依然不低,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贷款困难。据调查,84家规模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缺口高达1亿元以上。三是工业用电量降幅明显,从1-2月的数据看,全部工业用电量2769万千瓦时,仅占全社会用电量的54.2%,同比下降25.3%,工业企业存在开工不足现象。
——来自投资方面的压力。今年一季度我县城乡50万元以上投资增幅为56%,较上年同期减少4.3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首先,目前市场需求减弱,产能过剩矛盾凸现,企业增加投资难以获利,可选择投资领域减少,导致自主投资积极性降低,自发投资规模缩减。其次,当前房地产市场需求萎缩,空置面积增加较快,新增施工面积同比增幅明显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减缓成为下拉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一季度,我县31家房地产企业只有建材家居广场、阳光大厦、祥和家园、紫水一方等几个项目正常施工,房屋销售面临困境,在房产局登记发证销售的仅有120套,只占去年同期的40%左右。再次,受金融危机影响,投资风险加大,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低潮。
——来自农民工就业形势的压力。据不完全统计,我县春节后滞留在家的农民工近2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14%左右。同时,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接近30%,待业、失业人数增加必然导致收入减少,进而制约消费增长。
——来自财政收入增幅回落的压力。其一,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县营业税、房产税等地方主体税种大幅下滑。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县房地产交易低迷,重点项目开工不足,1-2月营业税和房产税同比分别下降15.8%和46.4%;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增值税同比下降51%;电力行业增值税同比下降32.7%。其二,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因政策性减收因素影响,同比分别下降60.7%和32.6%。预计全年政策性减收将达到2000万元。其三,各种刚性支出不断增多,如工资普调、微调,落实省委、省政府八件实事和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统一公务员津补贴等增加支出预计在1.5亿元以上,财政支出压力加大。
综观国际国内形势,尽管当前我县经济发展中面临不少矛盾和挑战,但是,我县也具备不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机遇和希望同在。
从长期看,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牢固、活力强劲、潜力巨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综合县力显著提升,GDP平均增速10.8%,人均GDP在2007年已突破万元大关,年均增长13.9%。特别是2003年以来,GDP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从短期看,过去的2008年,我县经济在遭遇雨雪冰冻灾害的困难条件下,积累了抵御自然灾害的宝贵经验,及时出台了承接产业转移优惠政策十六条、加快工业园区及标准化厂房建设优惠政策等,营造了全县经济稳步发展的“小气候”:GDP增速达13.9%,列全市第二位。同时,在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投资力度、开辟第二增长极、加强信访维稳、关注民本民生等方面,探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了驾驭复杂局面、化解县内矛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在全市排名第二。2009年,我县经济运行的基本面依然良好,具体来说,
首先,农业发展空间广阔。去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指导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接着出台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中有6项直接关系到农村事业发展。2009年,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大,随着中央1号文件的落实,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强农惠农政策陆续出台,政策利好形势持续升温,农业各项改革也会加速推进。在这种背景下,我县农业发展将继续保持持续发展势头,给广大农民收入的增加带来良好机遇,预计2009年农业增加值增长6%。
其次,工业生产增势未减。受国家“保增长,扩内需”宏观政策带动,我县建材、冶炼行业已有复苏迹象,今年3月以来,工业用电量明显增加,预计月底将会恢复到正常水平,我县的工业生产在经历一二月的短暂休整磨合期后,已步入平稳增长的正常轨道。2009年,我县新增规模工业19家,新增工业所占比例居全市首位,成为工业生产的一大亮点,下半年还将继续增加。另外,自去年以来,国家加大了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了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加大了对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尽管我县一至二月工业贷款并未放开,但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将会畅通,有力促进工业增产增效。
第三,投资领域潜力巨大。投资17亿元的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已于今年2月正式启动,将对我县投资起到引领作用,同时可以拉动消费、增加税收、扩大内需。据统计,2009年,我县以社会事业为主的民生工程、以农业与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达132个,比2008年“项目建设年”的65个增加了一倍多,总投资预计88亿多元,规模十分喜人。同时,国家出台了投资4万亿元扩大内需、增加投资规模的政策,我县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的政策支持,积极争取资金,挖掘投资潜力。预计2009年全县投资增长50%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第四,消费需求后劲十足。今年保持消费快速增长的有利因素很多。国家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的出台,一方面会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农民消费市场将会迅速启动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我县农村巨大消费潜力的释放;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政策陆续出台,将会提振房地产消费信心;加快县城“东扩西改一通道”建设,推进县城提质扩容,消费领域将会不断拓展;芦洪市第二增长极及永东公路、S217线经济带的形成,将会大大拓展投资和消费空间。另外,随着近年来国家连续扩大内需政策的累积效应,加之为民办实事政策措施的带动效应,居民即期消费将继续扩大。预计2009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突破19亿元。